产品中心
新中国成立刚刚4个月,百废待兴,社会秩序还没有完全恢复,但对华夏儿女们来说,这是数十年来的第一个太平年。经历了外敌入侵,战火摧残的中国人,无比重视这个春节。
人民政府早就开始着手控制物价,还决定全国放假3天,并且号召各级政府工作人员,不允许在元旦节和春节宴请宾客和收、送礼物,这些规定让老百姓更加感受到这个春节的不同以往。
这是中国老百姓最难忘的春节,它是热闹的、民主的、欢欣鼓舞的,同时,它也是新中国历史上最为沉重的春节。
建国后的第一个春节,毛主席是在莫斯科度过的,这是他在异国他乡度过的唯一一个春节。
此次出访苏联,一是参加斯大林七十寿辰的庆祝活动,二是商谈和签订两国之间的有关条约、协定等。
10年前,斯大林六十岁寿辰,我们还在摸索,人家瞧不起我们。在庆祝斯大林六十岁诞辰的文章之中,怀着沉重的心情写下了这样一句话:“《诗经》上说得‘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我们正处在这种时候……”
而如今,中国已经夺取了政权,斯大林必须重新审视和苏联和中国的关系。
在大家热热闹闹准备过大年的时候,经过了10天的火车颠簸,心事重重。中苏两国在友好的基础上还存在着一些隔阂,斯大林一直担心中国会走亲美或者亲英的路线,即便明确表明了“一边倒”。
在斯大林的寿辰当天,和斯大林在一个包厢内看演出,宴会从晚上8点一直到凌晨1点多。赶回到驻地的对身旁的说:“我不知道苏联的宴会为什么要搞这么长?吃也没什么好吃的,看也没什么好看的,鼓了一晚上掌,手掌都鼓痛了。我们回去不学这个!”
很快,和斯大林进行了第二次会谈,斯大林曾对说过,1945年中苏条约是不平等的,要等来解决这个问题。如今来了,斯大林却只字不提。希望周恩来一同来莫斯科商讨,斯大林找了各种借口拒绝了。
前来参加寿宴的各国领导人陆陆续续回国,一直滞留在莫斯科的豪华别墅之中。斯大林一直没有约会谈,仅仅是派人来看望。
对受命看望他的科瓦廖夫说道:“你们把我叫到莫斯科来,什么事也不办,我是来干什么的?难道我就是天天在这里吃饭、拉屎、睡觉吗?”这句话让斯大林十分震惊。
与此同时,斯大林开始意识到英美的对华政策是有差异的,英国势力下的印度已经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如果苏联和中国签订新约,至少美国和英国不会联手对付苏联。
和斯大林在签订新约方面终于达成一致,但各个协定的签订仍需要经过复杂的谈判,在牵扯到双方利害关系之时,也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1950年2月14日,周恩来和莫洛托夫终于在莫斯科正式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这一年的大年二十九、除夕和初一,中国各地的报纸头条都是这件国际大事,国内一片欢腾。
1950年除夕,上海《新民报》报道:“毛主席和斯大林元帅给我们带来了过年礼物,叫我们全国人民在大年夜欢欢喜喜高高兴兴过个年。”
正月初一,《天津日报》报道:市民从广播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纷纷打电线多部电话机一直响个不停。报纸出刊之后,立刻被争抢一空。正月初三,天津各界人士在耀华礼堂举行了庆祝中苏结盟大会。
2月17日,和周恩来登上了回国的列车,这次出国访问,足足有63天。
中苏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被老百姓们视为“大礼”!可又有多少人知道,这欢庆的背后,是国家利益的博弈,是我们敬爱的领导人在异国他乡艰苦漫长的较量和谈判。
我虽身在自由中国的台湾,我的心同你们总是心心相印,可说一刻也没有离开你们……我和自由区同胞,在最近的将来,要用行动来拯救你们的!
蒋介石逃到台湾,以他的说法,是为了拯救中国而“忍辱负重”。那么他以怎样的手段来“拯救”他所谓的“兄弟姐妹”呢?
1950年2月6日,距离春节不过11天。蒋介石亲自下令,十七架B二十四轰炸机分四批轮番在上海的上空轰炸,投下了七十枚左右的重磅炸弹。
一瞬间,大片密集的民房淹没在了火光之中,炮弹声震耳欲聋,孩子们悲惨的哭声夹杂其中。当时上海最大的电厂美商杨树浦发电厂被完全炸毁,上海全市停电,
542名无辜的平民,再也看不见那年春节的焰火;800多名伤员在的病床上度过了这个艰难的春节。
从1949年6月开始,的飞机针对上海实行无差别轰炸,造成了数千名平民伤亡。1950年春节前的这场轰炸,是上海历次轰炸之中损失最严重的一次。
蒋介石的卑劣行径引起了上海人民的愤怒,他们咬牙切齿地喊出了“支援前线,,彻底消灭参与敌人”的口号。
失去了民心,失去了理智和人性的蒋介石,在春节时发出这样虚伪“告同胞书”,显得如此讽刺而自欺欺人。
投机商们和人民政府较量数次,春节前,他们坚信米价一定会上涨,就算借高利贷也要囤积大米,想用旧社会的法子哄抬物价。
上海市市长陈毅同志下令秘密从全国各地调来大量粮食,在春节前几天同时抛售,粮价不涨反跌,投机商赔得血本无归。
春节前夕,上海市召开了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通过了“取缔童工”的决议。这一年的春节,原本乌烟瘴气的大世界门口经过了严肃整顿,再也见不到卖笑的姑娘、抢劫的流氓、以虐待儿童取乐观众的街头卖艺,取而代之的是有趣的哈哈镜和皮影戏。
上海人民不得不佩服人民政府的管理能力,上海飞涨十几年的物价终于稳定了下来。人民政府为人民办事,人民自然对人民政府无条件支持。
春节前,白杨、上官云珠、秦怡、舒秀文等等上海诸多电影明星热情宣传,号召大家购买人民胜利折实公债。第一天,公债一共售出了2万5千多份
除夕当天,全市拉响了防空警报,想要让市民了解防空警报的作用。而当记者在街头访问市民之时,他们显得很有信心,回答很干脆:“蒋介石回不来了!”
年初二,宝兴里的老百姓们敲锣打鼓,到黄埔分局去拜年。这对宝兴里的人民警察来说,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在旧社会,紧挨着“大世界游乐场”的宝兴里曾是黑社会滋生的温床,旧警察和保甲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助纣为虐,与他们相互勾结,剥削平民。
住在这里的市民们怕警察、恨警察、看不起警察,有点文化和理想的青年,根本不愿意当警察。
如今,民警们已经被民众接纳,他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得到了民众的肯定。这一场热热闹闹的拜年,温暖了第一批上海民警。
一场又一场轰炸,丝毫不影响人民和政府的感情,也没有减少人民对新中国的支持。蒋介石最后的这些伎俩,只不过让本已身处安定的老百姓们更加认清他的真面目罢了。
朱谌之,原名朱枫,1945年加入,1949年,她接受了组织的秘密任务,潜伏台湾。
1949年12月,中国人民总参谋部作战部部长李涛给送来了绝密的军事情报——《台湾战区战略防御图》、《海防前线阵地兵力、火器配备图》、《关于大陆失陷后组织全国性游击武装的应变计划》……
看完这些,以赞赏的语气询问:“这些高等核心机密,你们是怎么搞来的?”
高兴地说:“这个朱谌之不错啊。她搞回了这么宝贵的情报,我建议,给她记上一功!”
1950年2月2日,已经圆满完成任务的朱谌之开始准备离开台湾前往香港,再由香港返回大陆。如果没有突然的变故,她还来得及在正月回趟老家,过一个舒舒坦坦的年。
然而,在这个时候她突然收到了吴石将军送来的情报,让她立刻转移,保密局的特务已经破获了我的“地下工委”,叛徒蔡孝乾已经全部招供了。
朱谌之给女儿、女婿留下了纸条,准备了简单的行装躲进了阿里山大酒店。从2月3日起,台湾到香港的空中、海上航线全面封锁,朱谌之根本无法离开台湾。
吴石将军为了保住朱谌之,冒着极大的风险给她发了一张《特别通行证》,让她随同“国防部”的飞机前往舟山群岛。
朱谌之来到舟山之后一直躲在同学赵又侠家中,大规模的搜捕很快在舟山展开,特务挨家挨户搜查,得知赵家来了个陌生的女人之后,马上将朱谌之逮捕了。
因为给朱谌之签发通行证的吴石将军,一层层追溯,吴石将军的卧底的身份也被发现了。而协助朱谌之离开的副官聂曦、陈宝仓也不幸被捕。
那天晚上,朱谌之将全身的金器都藏了起来,金链子、金镯子还有藏在衣服里的金锁片,她一点点吞进肚子里,平静地等待着死亡的到来。
监视她的特务发现了问题,马上联系了军用飞机,将朱谌之送到了台北抢救。
朱谌之被救活之后,一直被安排在特别监狱之中,每隔几天,都会送亲人朋友过来“感化”她,她始终没有动摇。
6月10日,朱谌之牺牲在台北的马场町刑场,身中7枪。她用尽最后力气喊道:“新中国万岁!人民万岁!”
50年代初,由于叛徒的出卖,岛内地下组织遭到了严重破坏,被当局公开审理处决的,有1100多位烈士。
他们为了新中国洒下了最后的热血,而他们绝大多数,没有在新中国的土地上过过一个安定的春节。
在他们留下的最后的照片上,他们泰然自若,带着微笑。他们的内心一定是幸福而火热的,他们见到了蒋介石的黔驴技穷,也清楚海峡另一端的祖国一定会成长为独立自强的大国。
2010年12月9日,朱谌之终于“回家”了。这个出生在浙江名门的姑娘,她的骨灰一直被放置在台北辛亥路第二殡仪馆,60多年无人去问。在女儿朱晓枫的请求之下,台湾文史工作者用了8年的时间才找到她。
除夕,北京城的老百姓们都在张罗着办年货。而在中央财经委办公室内,财经委主任陈云正在与部分部长同志开研究会议。
新中国成立之后,经济发展是首要问题,也是最复杂的问题。事关国计民生,担任中国财经工作“大掌柜”陈云肩膀上的责任何其重大,他哪有心思过年?
会议终于结束,临别的时候,陈云对诸位说:“明天就是大年初一了,我建议大家春节不要拜年了,我不给你们拜年,你们也不要给我拜年,互相之间也不要拜了。放假几天干什么呢?我建议大家呆在家里,泡上一杯清茶,坐在沙发上,闭上眼睛想一想,过去这一年干了几件什么事情,哪些做对了,哪些做得不对或不完全对,有些什么经验教训?很好总结一下。也想一想明年抓几件什么事,怎么干法?”
新中国建立了,并不代表一切都安定了,国民经济依旧是满目疮痍。几十年来帝国主义的侵略和长期的黑暗统治,老百姓们根本不知全家温饱是何种滋味。从1949年4月开始,就出现了4次严重的物价上涨。
虎视眈眈,蒋介石不断骚扰,各地土匪猖獗,需要大规模的军费开支;自然灾害导致农村4000万灾民和城市400万失业人口按需要救济;“包下来”的军政人员需要妥善的安置;建国之后,经济恢复工作需要一定的资金……
而国家的财政收入极其有限,1949年,全国财政收入为303亿斤公粮,仅够当年支出的46%。
财政收支不平衡,物价接连12年飞涨,老百姓过不好,工农业生产搞不上去。陈云和同志们面对的是丢下来的烂摊子。要建立新的、健康的经济秩序,什么是重中之重,什么要第一个狠抓,陈云希望这短短3天的假期,所有的同志们都能静心想想。
这也是新中国绝大部分干部的春节。他们并没有休假,没有痛痛快快喝杯过年的美酒。老百姓们信他们,他们就要拿出十二分的干劲,只想要让老百姓过得更好一些。
1950年2月20日,大年初四。陈赓、两位将军率领中国人民进驻昆明。30万昆明民众聚集在街头,夹道欢迎。
1950年元旦节,当全国大部分地区在五星红旗的海洋之中欢庆之时,云南的百姓们还在翘首盼望,等待着全境解放的到来。
的残兵盘踞在这里,妄图凭借着澜沧江的天险垂死挣扎,准备着逃亡越南的后路。
他们不知道,我军第三十八军一一四师、一五一师和滇桂黔边纵队第一支队组成的左路军队,披星戴月赶赴中越边境,坚决阻断他们逃亡的路径;而第十三军为中路的军队,直奔蒙自、开远一线,断了他们空中逃跑的可能;滇桂黔边纵队和卢汉起义部队组成右路部队,南下阻击溃逃之敌。
1月22日,第八军五一O团在元江投降,军长曹天戈、参谋长杨也可被活捉。2月19日,五星红旗插上中缅边境的打洛镇,滇南战役胜利结束,云南解放!
昆明人民为了迎接人民进驻昆明,日夜抢修在战争之中被破坏的滇黔、滇中、滇西、滇东北等公路桥梁;农民们纷纷捐出粮食,一共6000多担,柴草31万斤,豆料100担,蔬菜500担,布鞋1000双;妇女们制作了衬裤、汗衫袜子等5万多件;商人们捐献食盐5000斤,毛巾5万条,还有手电筒、电池等等用品……
图|1950年2月20日,中国人民二野四兵团进入昆明。图为胜利堂前举行的盛大阅兵式
大年初四下午,在礼炮声中,中国人民二野四兵团的指战员在人民的簇拥之下进入了昆明市区。群众们向他们献花、献酒、献旗。陈赓、两位将军登上近日楼,在这里举行了庄严盛大的中国人民入城仪式。
十几里的街道,挤挤挨挨都是欢庆的民众,人们高呼“欢迎进驻昆明”,“欢迎人民的队伍”,“中国万岁”等口号。
年初六,昆明各族10万多人民在拓东运动场举行盛大的欢迎会。会场之上彩旗飘飘,各民族风情各异的民族服饰交相辉映,他们舞着龙灯,扭着秧歌。
这就是1950年春节的昆明城,这座城市作为新生人民政权的省会中心城市,见证了一段特殊的历史——这是新的一年,也是新时代的开端。
1950年春节,百废待兴的中国,人民没有脱贫,危险还在潜伏,但老百姓们对新中国的祝福,伴随着万千焰火,划破了旧一年的长夜。
我们的数百名战士,躺在了云南的热土之上,他们本可以选择在家好好过年,但他们依旧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前线年过去了,对我们的孩子们来说,春节只是普通的节日。他们只能在电视剧之中看到战争的模样,他们不必担心明天吃不饱饭,在听到防空警报时不会吓得瑟瑟发抖,也难以想象“路有冻死骨”的景象。
在历史没有记载的角落,是他们的呕心沥血和拼搏不止;在很多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是他们默默为我们的幸福添砖加瓦,保护着我们的生命安全。是他们一生的负重前行,让我们的心中充满了力量和安全感,让新中国的每一个春节,留给老百姓们的,只有美好的回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