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体育·(中国)官方网站FB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FB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产品中心

新闻资讯

更多
电话:400-123-4567
传真:+86-123-4567
邮箱: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FB体育 FB体育平台2015春节专刊---中国文明网

浏览次数:786 发布时间:2022-09-05 04:38:23

  当我们认真审视春节,会发现延续几千年的传统节日正在一点点发生变化:年夜饭简单

  了、鞭炮声小了、拜年从磕头到微信了、休闲从打牌到看大戏了……通过变化中的春节,我

  春节的喜庆与祥和除了声声爆竹,对联灯笼,还有让一家团圆在饭桌前的年饭。餐桌上的美味集聚,是对一年在外奔波劳累的犒劳,饭菜香里弥漫着家的温暖。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年夜饭背后的春节文化也逐步升级。从春节要吃饱、吃好,到春节要吃出健康和好心情,表面看是过节餐桌的变化,从深层次来看体现了国人文明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FB体育 FB体育平台2015春节专刊---中国文明网(图1)

  我母亲是一个年过花甲的退休教师,听她说,六十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变迁,每个时代的年夜饭都不尽相同。

  上世纪五十年代,妈妈在浙江海盐县的外婆家过年,年夜饭虽有大米饭吃,但因为粮食不太多,所以蒸笼上还要蒸一些南瓜、红薯等。六十年代,妈妈在山西太原读书。三年困难时期,过年凭票供应每人2两肉,混和几棵大白菜,剁馅包饺子,水开下饺子,煮熟了就是年夜饭,平常只能吃小米稀饭和玉米面做的窝窝头,难得吃到白面,更不用说大米饭了。七八十年代,妈妈回到南方生活,平时省吃俭用的她,年夜饭也只能千方百计给幼年的我把普通的蔬菜变出个4冷盘6热碗的,图个“食全食美”来年万事如意。九十年代以来,物质供应丰富,取消了各种票据,鱼肉鸡鸭是年夜饭的重头戏,尤其是二十世纪以来,我家的年夜饭开始升级。我们会去超市购买一些平时舍不得买的价格贵的物品,板鸭、香肚、烧鸡、熏鱼、海蜇丝……有时也会去饭店享受一下年夜饭的饭店气氛。

  说实在话,我家“年夜饭”的变迁,只是全国人民“年夜饭”变迁的一个缩影。现在家家生活好,天天似过年,年夜饭追求的只是一种全家人团圆的“聚餐”形式,一种中国人相欢庆祝的形式。有的人家追求春节在外旅游,“年夜饭”便是对异国他乡美食一饱口福的品尝;有的人家热衷回味“乡愁”的味道,“年夜饭”便是对农家饭菜故乡情的品尝;现在,更多的人,不再图省事到酒店吃“年夜饭”,而是回归到亲手操作、亲人合作,共同烹制一顿充满着父母长辈和儿孙相聚团圆其乐融融的和谐幸福味道的“年夜饭”……

  FB体育 FB体育平台

FB体育 FB体育平台2015春节专刊---中国文明网(图1)

  回首往常的过年之际,宾朋聚会应接不暇,觥筹交错,吃喝宴请,浪费铺张,热闹非凡。在世俗的熏陶中,人人似乎有着功利的思维定势,为了撑面子,比阔气,觉得浪费攀比是情理之事。而今,“舌尖上的浪费”乃至成为声势浩大的“全动”,“你今日光盘了吗”成为朋友彼此的问候语,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返璞归真,厉行节约已经成为每个人的行动准则。在“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环境中,人人都在经受着熏陶与滋养,从而将节约真正地落实于行。新春走亲访友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以往包装精美的高档礼品深受民众的欢迎,而今这些华而不实的礼品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变得无人问津。不比价格讲求实惠成为老百姓挑选礼品的第一标准,“俭以养德,惜而修国”的古训得以发扬光大,就拿各大饭店年夜饭的价格来讲,也有了大幅度的降低,餐桌“瘦身”餐具“光盘”成为大家不约而同的一致选择。勤俭持家,物尽其用,传统的节俭美德占据了时代风尚的主流。

  过去中国人过年,通常都是以吃为主,主要还是基于农业社会的传统,和对平时“缺吃少穿”的“补偿”。现在过年的方式更加多样化,看表演、逛庙会、外地旅游等文化生活逐渐成春节的重头戏,这一变化体现出人们从对“衣食住行”物质生活的简单追求,逐步转变为对精神层面更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这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的表现。

FB体育 FB体育平台2015春节专刊---中国文明网(图3)

  无论是都市还是乡村,“春节民俗活动”都成了地方“重头戏”。以往人们的春节娱乐生活是相当贫瘠的,尤其在农村,一台小小的电视前,黑黑压压地挤满了脑袋。如今,村里的秧歌扭起来了,城里的大妈舞起来了,各种社火表演耍起来了,传统的民俗高跷走起来了,民俗庙会热闹起来了,就连各大书店也是春节不打烊,为广大市民提供着丰盛的精神大餐。既有传统的民俗项目,又有流行的娱乐元素,极大地满足着群众的精神需求,让欢乐的中国年既有“传统味”,又有“时尚风”。

FB体育 FB体育平台2015春节专刊---中国文明网(图3)

  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来,美丽乡村建设的提出,从国家政策导向上为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村民们过年的娱乐方式也发生了很大改变。过去,过年时,农民朋友最大的娱乐就是看电视,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聊天打牌,甚至出现了赌博等陋习。而今,农村不仅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开始发生了变化,更加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农村不但建立了农家图书室、阅览室,设立远程教育接收站点,给农民赠送书籍、报纸等,指导广大农民通过开展村屯文化建设,而且还开展文明家庭、五好家庭、科技示范户、星级文明户等创评活动,促进农村文明新风建设,提升农民精神文明水平。现在,广大农民朋友在春节期间,不但可以观看到政府组织的文艺下乡汇演、电影下乡等,还可以观赏本村屯文艺队的演出,有条件的乡村还举办赛歌会、书法比赛、戏曲公演、篮球赛等活动,文化生活可谓从无到有再至丰富多彩。

FB体育 FB体育平台2015春节专刊---中国文明网(图3)

  看看现在,人们早就进入了物质大繁荣、忙碌时代、“加急时代”,忙、茫、盲等等,成为不少人的生活节奏和生活主题,忙工作,忙事业,忙赚钱,忙刷朋友圈儿,忙着签收电子汇款等等。所以,到了年终岁尾,我们的内心愿望,不再祈求“五谷丰登”,而更希望多一些轻松、娱乐、幽默、幸福,比如“工作节奏不要太忙,不要成为“钱奴”,“卡奴”等等。时代环境变了,生活条件改善了,我们的过年方式!也不能继续沉湎在依旧不变的农耕节奏、古老节奏中,而应该融入新内容,新元素,新内涵。比如带着家人外出旅游,比如和亲戚朋友参加更有精神意义的聚会,这种精神层面的追求、情绪和心理方面的梳理整理,成了不约而同的过年愿望。“时尚和有意义的春节”,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欢迎!

  随着时代的变迁,春联的方式在不断地改变。从最早的手写春联到现在手写春联和打印春联相结合。另外,从春联不断变化的内容中,我们能够看到的不仅是时代的缩影,更为重要的就是春节这种文化浸透的时代风貌。

FB体育 FB体育平台2015春节专刊---中国文明网(图6)

  以前的对联,都是手写的,过年能写对联的人,最起码应该是村子里的书法“大家”,从腊月二十几开始,就要买红纸、根据各家门口多少裁成对联的样式、研墨、书写!前前后后数十天,忙个不亦乐乎!

  那时候日子穷,写春联图个喜庆也体现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内容多偏重于“五谷丰登”“家庭富裕”等,甚至牛羊猪圈也要贴一个“六畜兴旺”,对联的内容多来自于“老黄历”,几毛钱一本,印刷质量一般,前面是历书,最后两页是对联,内容也很少更新。往往今年贴的还和去年的重复。究其原因,都是那时候生活条件差,文化水平落后的原因啊。

  前几年赶年集,发现了一个很大的春联市场,卖的多,各种内容,各种款式:有针对经商求财的,有针对一般百姓求福的,有适合贴在大门的宽幅,也有小道灶王老爷的细窄的……买的多,年长的、年轻的;过年时留意了一下,没有几家是手写的了!快速发展的经济,让更多的人开始注重生活的效率和美观,印刷体比起手写的,美观大方,关键是还可以随意挑选!

FB体育 FB体育平台2015春节专刊---中国文明网(图6)

  尽管春联在不断变化中,但是依旧有着其固有的价值。也就是说,变化中的春联有着不变的颜色。一个不变就是,春联表达的价值内涵没有变化。任何春联的内容表达都是对于过去的总结,对于新年的期待,都是充满着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没有任何变化的内容,也就是说,在变化中的春联中也有着这样的主旋律在内;另外一个不变的就是传统手写春联的方式一种被保存下来,固然有着打印春联的方便和便捷,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尤其是书法爱好者来说,这样的手写春联有着永恒的魅力,不仅能够展示自己的书法,更是能够表达自己对于生活的神往。所以,这样的手写春联的方式也就一直保留下去。

  春联就是春节的“一张脸”,透过这样恋,我们能够看到春联方式上的变化,也能够看到其内容上的变化。但是在这样的变化中最为重要的还有这不变的内容。其实春节也是这样的一个过程,有着时代的元素不断加入其中;更有着对于传统固守的不变的内容在内。变化和不变共同演绎着春节的变迁。

  经济在发展,生活方式在改变,拜年的方式也悄然发生变化。从走路拉车到自驾打的,从磕头作揖到短信微信,不同的拜年方式也呈现着不同的时代烙印,从“人情拜年”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式拜年,方式在变,真情不变,作为春节的“保留节目”,拜年拜出了是人与人间的真情和对新生活的美好期盼。

FB体育 FB体育平台2015春节专刊---中国文明网(图8)

FB体育 FB体育平台2015春节专刊---中国文明网(图9)

  对于一名年过不惑且迅速奔五的中年人而言,如果让我说一说春节的变化,那么,拜年的路,越走越便捷,越走越宽阔,应当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几个话题之一。因为,拜年的路,留给我太多太深的记忆。改革之初,有一句宣传语,让我们耳熟能详,“要想富,先修路”,现在看来,这话好像只对了一半。当年,我们勒紧裤带先修路,确实是为了致富。而今天,在整个社会越来越富裕的时候,我们脚下的路,也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变得宽阔而平整。无论是驾车还是步行,在这宽阔而平整的道路上,去亲朋好友家拜年,喜庆之中还洋溢着一份舒坦。

  那时候,应该有头十岁了吧,所以,那一条路,我与弟弟已经走过不知道多少次了。虽然有些远,但父母亲也开始放心让我们兄弟二人前往。正月初二,我与弟弟再一次兴高采烈地去外婆家拜年。出门的时候,太阳已经升起,但路面还是冻得硬邦邦的,我与弟弟穿着崭新的棉鞋,连蹦带跳地出门了。走到半路,地面融化,一片泥泞,开始与我弟弟还是硬撑着,然而,走到田间那一截时,那一双鞋子,已经完全被泥泞包裹成两只大泥球,根本挪不动脚步了。没办法,我与弟弟一咬牙,脱下鞋子,踩着冰冷刺骨的泥泞,去外婆家拜年。若干年之后,听到“赤足走在窄窄的田埂上”这一句歌词,让我怦然心动的同时,依旧感觉到脚底冰凉。

FB体育 FB体育平台2015春节专刊---中国文明网(图8)

  中国作为礼仪之邦,自古以来便有在春节时走亲访友、向长辈拜年的习俗。曾几何时,人们习惯于在大年初一的早晨遍访亲友,互致问候,还要向家族中的长辈磕头行礼。拜年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一种礼节。这种拜年方式是也成了老人们认可的优良传统,不仅增强了年轻人的家族观念,更重要的是教育晚辈要懂得尊重父母长辈。然而,不得不承认,近几年来,家族中这种传统的拜年方式已经逐渐淡化,晚辈向长辈磕头的情况已经越来越少。更多的年轻人选择微信、QQ等社交软件拜年,甚至,连红包也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动动手指就能向亲朋好友发红包,互联网正在改变着人们各个方面的生活方式。

  拜年方式,自古至今经过数次变迁,从当面跪拜到书信、明信片;从电话、短信再到社交软件的“爆发”,无论那种方式的流行,变得只是方式,而不变的是情感的流露。

  从1983年到现在,春晚走过的这些年,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日进千里,思想、思维,一切都打开了。春晚无疑也紧随着人们的脚步前进,然而不得不正视的是,春晚的评价早些年就渐渐开始差强人意。

FB体育 FB体育平台2015春节专刊---中国文明网(图11)

  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是中国人欢度除夕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从有记忆以来,这例行的盛会与其说是一项娱乐节目,不如说是一个风俗,仿佛不看就不算过了这个年。就算是家里人忙年忙得无暇抽身,也得打开电视让它在客厅里播放着。

  然而,随着2015年春晚演员决定的曝光,网络上面向春晚的尖锐声音,不断传了出来。针对越来越多年轻艺人登上春晚,有不少人表示失望,指责央视的正牌晚会门槛低过了头,不重才艺和品德,“只要有人气就行”。更有人调侃道,只看出场名单,还以为是各地卫视春晚,完全是“哄粉丝的”。看来,事到如今连责备其“老套”“俗气”都已经是旧梗了。

  从1983年到现在,春晚走过的这些年,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日进千里,思想、思维,一切都打开了。春晚无疑也紧随着人们的脚步前进,然而不得不正视的是,春晚的评价早些年就渐渐开始差强人意。春晚后的嘲讽不断涌现,甚至尚在筹备阶段时,就引来一连串质疑。不知从哪一年开始,春晚因为被全国人民集中调侃中枪无数,而被赋予“段子手大赛”之名。可这经久不衰的节目组,从未放弃过将欢喜带给百姓的重任。她积极地推陈出新,将更纯粹的中国味、更包容的国际元素、更时尚的现代主题融成一体,也许槽点略多,但是努力绝对不少。

  说实在话,初见那些偶像派多过实力派的阵容,也的确忍不住会觉得他们吐槽的有理。但回想经年来春晚的变化,却发现,对一件事物的评价,只要换一种角度看,就很容易是另一番情景。春节联欢晚会就像一位老人,她的一生感觉像是在带孩子。年轻时活力四射,让年幼懵懂的孩子们欢乐无比。孩子们总要长大,接触外面的世界,思想一天一更新,而她却要老了。回头看一看,春晚多像我们每个年轻人身后那位渐渐老去的长辈?

  众口难调,在熔炉一样的今天,要对上全国十三亿人口的品味,着实不易。春晚这位老人,像任何一位长辈一样,变着法子走近年轻人的心。形式太老,怕年轻人不喜欢,找年轻人喜欢的,又要被念叨“为老不尊”。或许急于求成,又不太懂得用年轻人的眼光分辨好坏,才会让年轻人产生无数的误解。年轻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广阔,网民们智商情商都雨后春笋一样增高,当我们离本源越来越远,能否记得停下脚步回头看看?观众们自诩见多识广,但是成长不应该只是纵向的,接触的世界越宏大,越应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欣赏事物。此时调整心态,转变一下观念,就会发现,以往苛责的对象,并不像你所认为的那样在走下行路,你脑中那些境界差距,也许只是思想维度的差异。

  到了今天,不知还有多少人能记起幼年围在一起看春晚的情景。也许现在对其略有不满,但过去她赐予我们的快乐都是真实的。在这个视野一日千变的时代,我们不妨在新春佳节之际,也打开一道全新的门。调整一下观念,学会欣赏背后的东西,你会发现,春晚并没有老去,而是在试图与我们共同成长。新事物与旧事物的距离并非只能越拉越长,只要转一个弯,你依然会被感动。春节最重要的就是回家,偶尔,也要让我们的精神生活“回家看看”。

  放鞭炮习俗的变化,由“禁”到“限”再到“禁”,具有标本意义,证明了社会发展要求移风易俗,民俗也会有生有死,它的生命力在于是否符合现代社会的文明要求,那些与社会文明进步不相协调的民俗就该作古,不必惋惜。如果要留恋,那就把它作为一种只须记住而不必留住的“乡愁”,一种美好的记忆。

FB体育 FB体育平台2015春节专刊---中国文明网(图12)

  燃放烟花爆竹,带有农耕时代的鲜明烙印,意在驱鬼避邪,逐步带有喜庆、娱乐之意,是与那时的社会环境、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科学及生产力落后,人们需要祈求风调雨顺、祛病消灾;文化娱乐方式少、居住分散,需要营造热闹快乐的气氛;农村环境里,鞭炮所产生的噪声污染和空气污染较小,也是人们能够接受的。

  在城市聚居生活模式下,燃放烟花爆竹的风险,远高于独门独户的传统社会。城市高楼密集,燃放烟花爆竹所产生的噪声污染非常高,一声炮响,能影响到非常密集的人群的生活,污染很难散去,使空气中的pm2.5浓度增加,而且很容易发生火灾。

  总而言之,燃放烟花爆竹,带来了污染(空气、垃圾和噪音)、危险(伤人和火灾)、浪费(货币、资源、社会管理成本)等系列问题,在一年又一年的春节过法当中,确实应该改变了。

  改变已在不经意间进行。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北京在全国率先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此后许多城市开始效仿。这一做法获得了很大的成效,人员伤亡、环境污染等由于燃放鞭炮造成的问题大量减少。但由于习惯的力量和执法成本高昂,不少地方“禁鞭令”形同虚设,随后顺应群众呼声,由“禁”改成了“限”。

  再后来,为应对全国大范围内的雾霾天气,最近一年多来,武汉、南京、重庆、成都等城市,均对过去的烟花爆竹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规定在主城区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限”改“禁”,这才是最为进步的、最为文明的。

  ————————————————————————————————————

FB体育 FB体育平台2015春节专刊---中国文明网(图12)

  鞭炮,对于孩童时的我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印象中,每到春节,只要是看到有放鞭炮的,就会勇敢地冲上前,去争抢那些尚未燃的鞭炮,然后好好珍藏着,待有机会时单独燃放。那时,放鞭炮放飞的是童趣,是一种对物质的欲望。后来进了城,成了家,还有了孩子,最惬意的事是春节,陪着家人到楼前宽敞处去放鞭炮。看着孩子灿烂的笑容,听着欢乐的笑声,心里头甜蜜蜜的。那时,放鞭炮放飞的是天伦之乐。随着年龄的增长,物质的极大丰富,且进入到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没来由地对放鞭炮的兴趣悄然消退。近年来,伴随城市文明的进程逐步加快,再到春节,一点放鞭炮的冲动都没有了,加上环境污染逐渐加重,心里莫名想着,这鞭炮该禁了。

  对鞭炮的感情变化,使我的思想境界不断得以提升,人生感悟不断得以增强。这变,也并不是一时之需,而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更是万事万物不断创新,不断得以进步的基本要件。在当下,这变,定然不是盲目的,而是有指向,在各种关系不断得以调整,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日益得到物质满足,精神的需要越发显得重要、显得可贵的时候,变,将朝着文明,朝着大爱迈进。

  从开始的除夕“上贡”到后来的消亡,这是时代观念对于生活在时代里面的人的最大影响,代表着生活理念的转变;而在欢乐、团圆的过年的同时,依旧记得孝顺父母,依旧记得那种仪式里面的感激、孝顺、尊敬等内涵,这是我们“民俗”仪式中的美德传承。

FB体育 FB体育平台2015春节专刊---中国文明网(图14)

  在腊月三十的这一天(除夕),包饺子是多年不变的传统。然而,除了这一传统之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也要进行俗语讲的“上贡”。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家里保存着这一古老的仪式和传统,但是从多年前的经历里,能看出这个仪式的神圣。

  在早期,不管是贫寒之家还是富贵之家,是比较讲究“家族”的。在家谱尚未流失之前,爷爷曾经讲过那时候的过年的规矩。在过年的时候,整个家族的人要到一起,不管是哪个辈分;而后,进行传统意义上的“祭祀”,就是在已经有吃有穿的日子里,记得把已经逝去的先辈“请”到家里,祭拜先祖,一起享受过年的喜悦。这种说法可能有些迷信,但是,在那个年代,无疑这是对于先辈的尊敬和对于家族的忠诚。

  而在可以记起的小时候,笔者的印象里,更多的是年前的“上坟”和年三十的“上贡”。可以说,这是两种最重要的祭祀,前者是孝子们回来祭拜祖先,后者是怀着对自然、对先辈的尊敬,在那个欢乐的日子里,缅怀先辈。当时印象比较深的一点,就是曾经的“上坟”规矩很大,不允许女子去;后来,慢慢的,这种约束开始淡化。那时候,印象里的长辈们,在过年的日子里,总是格外的念叨“毛爷爷”的伟大,念叨生活的蒸蒸日上。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于长者的尊敬与爱戴,又开始变了形式。在年三十的日子里,很少再有那种“祭祀”的仪式出现。虽然该讲究的一点点规矩还是要讲究,但是从一个在成长中的孩子的角度而言,那种“独特年味”逐渐取代了“民俗仪式”。长辈们依旧敬畏先辈,敬畏传统,但是也愿意接受现代过年的转变;而孩子们对于老人们的孝敬和敬意,从开始的“祭祀”转为现在的“及时孝顺”。由此,你会看见,孩子们平时对于老人的关怀多了,平时给老人们的钱财多了,而在这其中,“感恩”与“感激”的味道也越来越浓厚。

  从开始的除夕“上贡”到后来的消亡,这是时代观念对于生活在时代里面的人的最大影响,代表着生活理念的转变;而在欢乐、团圆的过年的同时,依旧记得孝顺父母,依旧记得那种仪式里面的感激、孝顺、尊敬等内涵,这是我们“民俗”仪式中的“年味”传统。记得传统内涵,我们的“年味”,也就能永葆香醇。

  过去,现在,未来;物质,精神,圆满,新年愿望随着时代而不断变迁,但是,这种变迁中的“幸福”与“团圆”的年味,依旧历久弥新。变化的是内心的需求,不变的是春节的内涵。

FB体育 FB体育平台2015春节专刊---中国文明网(图15)

  从1989年的蛇年到现今的2015年的羊年,已是27载。在这将近三十年的人生历程中,新年愿望,也经过了三个阶段。

  1999年,澳门回归。不记得那一年的具体愿望,只记得,那是个充满传奇的时代。费翔的一把火依旧经久不衰,合着1997年香港回归的呼声,给予了那个时代前所未有的热情与活力。那时候过年,最开心的莫过于走街串巷的“拜年”环节,道一声喜乐安好,然后堂而皇之的往兜里放糖,最后和伙伴比拼收获的“多少”。而一个钢镚一个钢镚的清脆声里面,是一年以来攒好的“新衣服”钱。新衣服和新的糖,就是那时候新年愿望的全部。

  2009年,距离2008年奥运会仅仅一年,距离2000年千年的钟声9年。在这个时代里面,中国以世界看得见的速度雄起。那时候的我,已经走过了初中时代,在高中最后的时光里面挣扎出了结果。在那段时间,新年愿望迅速的由物化转为精神化,从考上初中,走出高中,到最后的希望自己能够在理想的路上越走越远。那时候,过年的时候,最大的愿望是,能够成为大学里面的精英。那是个一切皆有可能的时代,只要努力,现实就在眼前。理想和梦想,越来越近。

  2015年,距离1999年有了16年,距离2009年有了6年。此时,那个稚嫩的女孩子,已经开始步入工作的岗位,经过了大学的淬炼,不是人中之龙,但是起码不负多年的教导和付出。此时,随着新年的钟声越来越近,依旧有着回家的急切,但是这种急切里面,则更多的掺杂了责任和祝福。若说真的要许愿,不为前途,不为人生,只愿父母安康,只愿岁月静好。这时候的新年愿望,主角变成了父母。多年之后,我们终于成长的衣食无忧。但是蓦然回首,双亲已老,不管外界的诱惑有多大,终归心里最深的渴求,依旧是团圆。

  FB体育 FB体育平台

  若将89后比作时代的见证者,也不足为过。我们见证着最好的时代的到来,从改革开放,到国家雄起,到现在的全民富裕,这种物质上的崛起和精神上的自豪,在我们的成长中留下了深深地烙印。而在这三十年的变迁中,从物质的满足,到精神的探索,再到反馈的感恩,新年的愿望代表着新生一代的需求,也代表着中国逐步强盛的脚印。

  新年愿望,与其说是对于现在的需求,不如说是对于未来的美好期待。在这个期待里,有幸福,有欢笑,还有永恒。为着这种期待,我们愿意走在不断前进的路上,让梦想逐步变成现实,让现实因着梦想而更加美好。

  过去,现在,未来;物质,精神,圆满,新年愿望随着时代而不断变迁,但是,这种变迁中的“幸福”与“团圆”的年味,依旧历久弥新。变化的是内心的需求,不变的是春节的内涵。这个春节,我的愿望是父母安康,你想好了你的愿望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