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体育·(中国)官方网站FB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FB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产品中心

新闻资讯

更多
电话:400-123-4567
传真:+86-123-4567
邮箱: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FB体育 FB体育平台说说这春节(一) 春节第一part:春联

浏览次数:865 发布时间:2022-10-17 11:45:18

  转眼就是年关,在这除旧迎新的特别时刻,本心书法也为大家奉上了提神醒脑的“春节特别系列”,将春节和我们的书法以及中国传统艺术结合在一起,希望能够带来大家新的阅读体验!

  贴春联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的传统。新春伊始,人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贴春联、贴福字。腊月二九或三十(部分地区或者更早),当人们在自己家门口贴上春联和“福”字的时候,这就标志着我们的春节已经拉开了序幕。今天的这篇文章里,我们就专门给大家聊聊我国的春联文化!

  春联,我们中国人都知道。春联又叫“门对”、“春贴”,它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中国老百姓新一年的美好愿望,是春节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由于春节的历史由来悠久,人们习惯性地认为春联也拥有相当悠远的历史。但其实,贴春联这一习俗却是到了明代才开始真正盛行起来的,这和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是息息相关的。当然,在春联成为我国传统年俗之前,它也是经历过“前世今生”的。

  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代,中国人就有过年往门口贴东西的习俗,不过那时候贴的不是什么春联,而是一种叫作“桃符”的东西。所谓桃符,就是用桃木制作的辟邪之物(古代人们一向视桃木为仙木,能当避邪之用),一般是成对地挂在大门口,上面写着“神荼”、“郁垒”二位大神的名字。按照东汉王充在《论衡》里引述《山海经》的记载,这二位大神是黄帝专门用来降妖驱鬼的干将。老百姓相信有这俩人看门,那必然是群鬼绕行、百无禁忌。当然,一开始的时候,老百姓还比较虔诚,所用的桃符是精心所绘的神荼、郁垒像。后来觉得太麻烦,索性直接把这二位的名字写上得了,反正效果应该差不多!先民们在大年初一换上一年的桃符,宋代王安石那句经典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绘的正是这个新年风俗。这是不是有一点像今人贴春联的感觉呢?

  学术界一般认为春联正是起源于这种逐渐由图像演化为文字的桃符。萌芽之后,就是漫长的发展之路了。根据出土文物证明,这种桃符发展到了唐代,就不单单只是表达驱鬼除魔了,淳朴的人民开始在上面寄予更多对新一年的祈福:“三阳始布,四序初开。”

  这件对联据传为唐人刘丘子撰写,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上面,被视为是我国出现的第一副春联。当然,也有人认为在七百多年后的五代,由蜀后主孟昶亲手书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春联鼻祖”。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桃符逐渐被春联所取代。北宋张邦基在《墨庄漫录》中提到苏轼在黄州时,春节前往友人王文甫家里拜年,结果看到王家还在贴桃符,便嘲笑王文甫说:“现在时尚的人都在贴春联,你out了。”王文甫局促地说:“只是不知道这春联怎么写。”东坡一拍胸脯:“让我来!”于是袖子一撸,大笔一挥,就下了“门大要容千骑入,堂深不觉百男欢”一联。虽然东坡这一联有戏谑之意,不过此时春联的主题仍旧是围着吉祥如意来的。

  虽然说宋代已经有苏东坡这样的“时尚圈达人”开始使用春联了,但是其实就全国来看,这种习俗仍不普及。这也与当时的对联文化没有形成风气有关。到了明清,当八股文开始流行以后,士人学子越FB体育 FB体育平台来越追求对仗工整,孩子们从小就在学习对对联(比如清代时出现了专门教对仗的读本《声律启蒙》),这也在无意之中推进了春联的发展。

  当然,为春联发展作出贡献的,我们不得不提下明太祖朱元璋。根据清代学者赵翼在《簪云楼杂记》的记载,春联的推广大使其实是朱元璋。朱元璋这个人好热闹,讲排场。他尤其酷爱对联文化,不仅自己爱写,还经常鼓动全国百姓跟他一起写。他在一年除夕专门颁布了一道旨意:“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

  旨意颁下去之后,大年初一,朱元璋就迫不及待地微服出巡去了。看见家家户户的门前都贴着春联,他的心里那个美呀,就跟中了几百万似的。但当走到一户人家时,朱元璋发现他们的大门上竟然空空落落的不贴春联,就进去询问原因。才知道原来这户人家是阉猪的,大字不识,又忙于生计,根本顾不上贴春联。朱元璋灵光一现,说:“看我的!”大笔一挥,就写了一副春联送给这户人家:“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虽是调笑之作,但一语双关,又对仗工整,太祖书春联的故事一时传为人间佳话。

  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朱元璋对春联,那是大力的提倡。自上而下的官方推广往往最有效用,从唐太宗李世民组织皇宫上下尽学王羲之这件事上就可见一斑。在朱元璋的大力倡导下,过年贴春联的习俗一直传承下来。到了清代,已经专门出现替人写春联的“对子摊”了,可以看出春联文化的普及。一直到今天,书写春联的习俗都盛行不衰。虽只有寥寥几句,书写的却是一年的福气与愿望。大红的纸张,映着的,是中华儿女的热情。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FB体育 FB体育平台传统节日,而书法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而春联,正是这二者之间潜移默化而成的一座桥梁。无联不成春,有联春更浓。作为中国最传统、最瑰丽的文学艺术活动,春联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时代特征。既讲究好的意头,又要对仗工整,可以说是楹联文化与书法艺术,文学审美与书法审美的有机统一。

  从形式上来看,春联如同所有对联一样,讲求FB体育 FB体育平台音律和谐、对仗工整、平仄合律,兼有均齐美、节奏美、音乐美、对称美。再与我们的传统文化书法这么一结合,又体现了独特的汉字文化与书法文化。用于春节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体现了“顺天应时”“天人合一”等传统哲学思想。

  从内容上来看,春联的内涵更是丰富。古今多少事,都能够放在春联中。春联中既可以描绘美丽动人的景色:“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又可以寄托人寿年丰的美好愿望:“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既可以展现不畏艰险的顽强意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又可以抒发深沉厚重的家国情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可以表达修身处世的人生哲理,“水唯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极天”,“修身岂为名传世,作事唯思利及人”;亦可以传播行善积德的“心灵鸡汤”,“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事无奇但率真”。正所谓“文以载道,书以焕彩”。我们在注重文辞传递的同时,也不要忘了将书法这种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总的而言,书法在展示和传播春节文化中的作用不可替代。不管是春联、家书、诗词、文赋,无不因为书法艺术的呈现而熠熠生辉。

  马上就是除夕了,不知道你的家里贴上春联了没有呢?这里,本心书法精心为大家挑选了王羲之、赵孟頫和汉隶经典《曹全碑》的集字春联,在这新春来临之际,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阖家欢乐,福气常在!